他们知道陛下要问什么。
十日间,陛下多次召他们朝议,就是在私下讨论此事。
只是一直没能商讨出结果。
正是如此,才会在天幕异动时,他们恰好就在宫内。
【刘邦:推恩令下,宗室的权力不断被削弱,是否最终会无以拱卫中央?】
虽然秦念讥讽过无能的皇帝才会使用分封制。
但刘邦早就认清现实——
大汉如今确实需要分封制。
至少在话题轮到始皇帝,且秦念给出秦不会二世而亡的谏言之前,大汉必须郡国并行。
………
刘彻盯着天幕。
他原以为高祖的疑惑,他作为后世皇帝也能作出解答。
万万没有想到,高祖问的是分明是他施行的推恩令,他竟然无法作答。
“千古奇谋推恩令”。
得秦念如此盛誉的政策,是高祖在杞人忧天,还是他低估了高祖的深谋远虑?
………
秦念倒是不觉得刘邦所问有多高深。
虽然是沉浸式扮演,但扮演者说到底还是有着现代人的眼界与思维。
只是在使用这些思维的时候,要尽量不违背人设。
【秦念:这个问题,应该由刘秀来回答才对。】
第33章
刘秀沉思许久。
王莽得以篡权的最大原因, 就是主弱臣强,且刘姓宗室皆被削弱到无以与外戚形成制衡。
是故他一直在想办法限制外戚专权。
但他也不会因此否认推恩令。
事实上,刘秀虽然没有在明面上继续使用推恩令, 但依旧在以各种方式削弱诸侯。
………
刘邦再度意识到刘秀的特殊。
不难看出,目前群内的刘姓皇帝中,应是这般传承:
刘盈、刘恒、刘启、刘彻、刘弗陵、刘询。
但刘询之后却不是刘秀。
从秦念先前的言辞中可知,必有“真信以德治国”且“排名相当难看”的汉帝位居其中。
如今秦念又让刘秀来回答这个问题……
刘秀必然是中兴之主。
………
刘彻眉头紧锁。
他原以为以推恩令削弱诸侯,就可以高枕无忧。
可观秦念与刘秀之言,分明是由于推恩令对诸侯的削弱,宗室无法威胁中央的同时,也同样无法拱卫中央。
以至于出现周文王这样的“至德之臣”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。
若无刘秀,大汉或许就是下一个“殷商”。
既然如此, 秦念又为何盛赞推恩令?
………
韩信一事让秦念尝到了甜头。
她这是日薪, 又不是按码字数赚钱。
能够抛出去的问题, 何必自己亲自作答?
尤其是刘邦这个问题,稍有不慎就会违反规则二——即提及与话题无关的历史。
这种扮演群,她的角色虽然最为特殊,是唯一的虚构皇帝。
但其他人总不能只起个凑人数的作用。

